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隔代带娃”的现象,父母要忙于工作,孩子无人照顾只能托付给家中老人代为照看,然而对于老人们而言,很多时候都不是以享受天伦之乐为前提,而成为了晚年生活一项不可避免的重要使命。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确实,从时间和经济成本上看,老人帮忙带娃性价比最高,为夫妻们减轻了许多负担,殊不知这也是有时间期限的,一旦逾时,父母们现在省下的心,将来都会付出双倍的代价。那么,究竟老人带娃何时撤退最好呢?听听教育学家们的意见。
一、老人带娃不应超过这个时候
专家们认为,孩子在0~3岁左右,主要是以满足生理需求为主,而且情感往往是不稳定的,他们虽然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依恋感,但是对象却不固定,谁陪伴自己的时间多,就会跟谁更亲近。

所以这一阶段,可以让家中的老人帮忙带娃,并不会对亲子关系造成什么影响,加之有些老人确实育儿经验比较丰富,他们可能比年轻的父母们更加懂得如何带好宝宝,所以父母们可以放心去工作。
建议最早3岁,最晚7岁左右,老人就要撤离,不要继续带孩子,否则可能会有几种隐藏的伤害。
二、三大隐性伤害要当心
1、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至老”。3~7岁正是孩子性格及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此时的脾气秉性可以预测一生的状况,有人将孩子的这一阶段称之为“潮湿的水泥期”,他们开始慢慢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世界,渴望自由,所以会经常有意无意做出许多叛逆之举,需要有人能够及时纠正过来,如果此时没能很好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来可能会很难改正过来。
而老人带孩子往往容易出现“隔代宠”,容易被情感所束缚,即使孩子犯错也不忍心责怪,甚至会加倍宠溺,长期如此,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身坏毛病,对其未来的发展不利,所以需要父母及时介入。

2、影响亲子感情
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的情感稳定性是在3岁以后才逐渐发展形成的,在3岁以前,即使他们会对陪伴者产生依恋感,但也只是暂时的,3岁以后孩子的情感将会定型,对陪伴着产生持续的依恋。因此,如果孩子在3岁以后,老人能及时退场,爸爸妈妈及时补位,只需要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孩子就能将依恋感慢慢转移到父母身上,将来亲子的感情会比较亲密。
反之,如果3岁以后,乃至7岁,孩子一直跟老人生活,跟父母的接触比较少,他们可能已经习惯地依恋老人,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不深,将来即使经常住在一起,心灵上也难以亲近,亲子的感情就会受到影响。

3、捆住了老人的晚年生活
老人为子女牺牲奉献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等到孩子成家立业,可以享受到自己的晚年生活,结果却要继续帮忙带子女的后代,可能有些年轻父母确实无可奈何,孩子0~3岁又是比较闹心的时候,需要老人能帮衬一把,所以老人还是拖着疲惫的身躯去帮了,这是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爱。
但这也是有时间期限的,如果一直让老人帮忙带娃,捆住了他们的晚年生活,“啃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逍遥时光,有时甚至要补贴一些钱财,这无疑是对老人们的不公平。

延伸阅读:外国老人是否会给孩子带娃?
1、日本:不带
日本人追求自立,认为孩子成年以后就完全经济独立,不应该去麻烦老人,老人会在退休后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孩子的家庭大部分都是由妈妈在家全职带娃或者是找一份临时工作,将孩子送进保育院。
2、韩国:带,但老人带娃有工资
由子女支付给老人一定额度的工资(约是市面保姆的1/3),平时也会力所能及地给老人经济上的帮助,所以老人带孩子不仅有工资,还会去上课,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

3、巴西:带,但有工资和保险
巴西人比较注重血缘亲情,但年轻父母平时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给孩子陪伴,所以会用付费的方式请家中老人代为照顾。
4、美国:带,但坚持原则和底线
很多美国老人在帮子女带孩子前都会“约法三章”,坚持基本的原则和底线,例如子女带孩子,老人不参与;老人要惩罚分明、不会溺爱;子女需要帮忙,要自己把孩子送到老人的家。这些规矩可以减少很多育儿矛盾。(lyj)